其一是来自风电的竞争
孙捷说,能源行业存在不小的技术壁垒、资金壁垒等。一旦失去这两个先决条件,光伏电站就不再暴利,甚至难以盈利。
光伏电站单一的盈利模式,也在无形之中扩大了电站的盈利风险。恒大的放弃最直接的原因恐怕就是缺乏足够的资金。这在无形之中给电站业主的融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反过来,随着第三方监控市场的成熟,光伏电站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大大提高,金融机构也就有了更多收购甚至是持有光伏电站的基础。伴随着全新市场的出现,市场争夺也随之而来。
内容涉及智慧光伏电站、能源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合作。郭剑寒对《能源》杂志记者总结到。互联网入侵在汹涌而来的跨界玩家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只盯着看起来很美的电站市场。
远景为何没有继续在光伏业参与制造和电站持有?第三方的评价会让我们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当下监控存在一个可能的尴尬,补贴不到位,限电严重。跨界的难度非常大,跨界之后想在新行业做什么样的事情,达成什么样的目标,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加上偶然的因素,最终决定了企业跨界能否成功。最终,2015年3月,恒大官方正式宣布放弃了光伏战略。
另一个就是光伏电站的市场环境实际上并不非常优异的。孙捷说,未来会考虑,基于阿波罗评级标准和阿波罗光伏云产品,打造一批优质分布式的电站,作为样板示范,展示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管理和风控管理。
在他们迥然不同的成败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偶然和必然?闯入者们的成败对于刚刚出现还不到3年的光伏电站市场来说,可能任何一家企业目前的状态都远未到判断成败的时机。尽管顺风对此做出了辟谣,但是出售电站和顺风大规模并购电站的战略看起来依然是有些背道而驰。现在暂时没有这个需求。不过,很多企业在宣布自己雄心勃勃的电站计划之后,却戛然而止;有些企业则步步为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也有部分企业在高歌猛进之后,遭遇发展的瓶颈。
而光伏因其相对分散性的特点,也被认为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公司进军能源的最佳切入点。江山控股市场发展部总经理廉锐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到。除了像国网这样的行业寡头,BAT是否会进入也是行业一直以来讨论的热点。而光伏电站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成本微小的百分比差异,都可能会放大成巨额的建设成本。
一方面,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开始稳定自己的市场份额,制造商们出货量、排名开始趋于稳定。只有郑建明,才算是最早闯入行业视野的跨界投资者。
因此,险资最倾向于长期稳定回报的产品。使用互联网或者说是信息技术来加强光伏电站的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此次所出售目标公司江苏长顺信合新能源主要于内地发展及营运各种光伏项目及发电站,旗下九家附属公司包括和静天宏阳光太阳能科技、河北苏龙光伏发电、吐鲁番市海鑫光伏发电等共计持有180MW光伏电站项目。把电站接入第三方的平台,我们还是比较担心数据安全的问题。-导语-因其相对分散的特点,光伏被认为是产业外资本进军能源界的最佳切入点。2013年,华为推出逆变器产品。产业主体的多元化已经是当下光伏行业不可逆的潮流。而2014年恒大的净利润为126亿,营业额1113亿。
一副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的画卷似乎已经缓缓展开。在光伏电站行业尚不成熟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心态、目标、手段都将会是影响企业的关键。
金融机构中,可能有一批保险公司长期持有光伏电站。顺风清洁能源(以下简称顺风)也成为了中国光伏电站主要持有企业之一。
从尚德电力和赛维LDK这两个明星公司所代表的光伏行业,到今天涵盖了硅料、组件、EPC建设、电站、系统服务等一系列产业环节的光伏行业,产业生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非专业选手都是如何进入光伏行业的?产业主体的多元化给光伏行业带来了哪些变化?他们各自又有着怎样的结局?这些跨界资本最终能够成为光伏行业的中流砥柱么?诱人的电站?跨界资本首先瞄准的是电站。
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和光伏自身更为分散的特性,天然的也吸引了互联网行业的目光。今年只是十三五的第一年,要完成2020年150GW的目标,未来五年每年至少还有20GW的增量市场。除了融资和限电,补贴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电站开发商:国家补贴迟迟不到位,地方补贴又高低差异巨大。远景以近几年风电业务年增速近100%快速占领市场成为行业巨头而为能源业内所熟知,其风场管理软件平台WindOS已经成为风电行业操作系统,管理了全球超过50GW风电资产。
远景能源光伏产品业务总经理孙捷对《能源》杂志记者说,我们在实际运行中会发现,同样一家公司,在同一地区的电站发电效率就可能有不小的差距。跨界资本进入光伏电站需要想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
大数据分析对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看起来,光伏电站似乎拥有了能够吸引资本的一切优点。
业主不愿意暴露自己电站的真实发电性能可能是第三方监控发展目前最大的障碍。阿里云在频繁的接触各类能源公司,包括做监控的公司。
一位电站开发商的高层对《能源》杂志记者说,运维我们有自己的队伍,监控未来也可以自己做。2015年11月,辽宁成大公告,因与中民投的交易短期内难以实施,双方决定终止框架协议并终止该资产重组进程。我们的判断是,对BAT来说,进入能源行业,并且往纵深走,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金融资本是最趋利的,如果光伏电站资产真的像企业说的那么优质,不会存在这么大的融资难题。
大概没有电站业主更改发电数据仅仅只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是从金融机构获得更低成本的融资、在交易中获得更高的价格。加上行业门槛较低、收益稳定、利润可观,很多非光伏行业的跨界企业和资本也都雄心勃勃。
光伏电站天然和金融有着紧密的联系。光伏行业已经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时期,各界玩家开始陆续进入。
不过,光伏发电比重的增加、商业化更成熟,当电站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时候,一定会有大规模相应需求的低成本资金进入,这是金融市场的必然逻辑。如果说恒大的失败可以总结为缺人(没有专业团队)和缺钱(公司负债率高,难以拿出足够的现金流)。